合作不僅限於內部, 創新領域的新領導人,是需要了解如何利用外部人才網路的人。創新最需要人才,問題是,如何篩選?如何合作?
掌握你的外部創新伙伴「群眾的智慧」(Wisdom of crowds),或是採用「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的開放合作模式已為風潮。
要如何充分利用外部人力,其實並沒有最佳或一定的做法。
不同的合作模式,在策略上必須作出不同的取捨。
因為,企業一旦選錯模式,就可能在開發新技術、設計、產品和服務的持續競爭中落後。
‧企業愈來愈盛行與外界合作創新,也面臨重要且需複雜的選擇,就是該與誰合作?企業可先考量決策的主要成員,並採用一個簡單的合作組織架構。
‧主要考量:(1)合作的成員資格(2)管理、參與溝通的結構,期望管理模式採取扁平式或是階層式?參與溝通的方式,要以封閉式或開放式合作網絡?
權衡何種合作創新模式
權衡何種合作創新模式,是由所謂的「首腦」(Kingpin)作主,決定:
‧哪些問題最重要?
‧如何解決?
‧怎樣才算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應實施哪些哪些解決方案?
‧這類網絡屬於那種型式? 企業在選擇合作模式時,不僅要權衡各種模式的優缺點,還必須考慮企業建立和掌握價值的策略。
隨著策略的演變,也應採用不同的合作模式。
合作創新模式(以下兩者皆為封閉式網絡)公司自行選擇參與者,定義問題,並選擇解決方案。
適用情況:
- 公司知道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自哪個知識領域
- 一定要擁有一流專家,而且公司有慧眼識英雄的能力
- 公司能界定問題,並評估他人提議的解決方案運作方式如同私人俱樂部,參與者共同挑選問題、決定如何處理,並選擇解決方案。
適用情況:
- 公司知道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自哪個知識領域,可以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 問題很大,無法拆解成幾個模組,或是專案
- 一定要擁有一流的專家,而且公司有慧眼識英雄的能力
- 參與者要求分享權力,否則將會不願加入
- 需要借重所有參與者的專業知識
- 可與其他參與者分享大家共同發展出來的智慧財產
聰明善用合作創新模式
「菁英圈」與「聯盟」合作模式,兩者都屬於封閉創新模式,大都是企業了解或知道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屬於哪個知識領域,而且可以在那個領域挑出最適合的合作對象。
例如,以後現代設計風格聞名的義大利居家用品製造商艾烈希(Alessi)大膽認定,後現代建築領域會有許多有趣的產品構想,他們可在這個領域找到合作對象。於是,他們邀請兩百多位後現代建築領域的人士,提出產品設計的建議方案。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該上哪兒找解決方案,或是誰才是關鍵人物(而且也不知該如何判斷),像艾烈希(Alessi)那種「精英圈」的封閉創新模式可能會顯得漫無頭緒。在某個領域中擁有深厚關係的公司,是比新興業者更能運用精英圈模式。
創新領導人的任務
當然,也有其他模式,如「創新社群」,需要眾多人員或組織提供構想,不需要擁有解決方案的智慧財產等。再者,一般在討論合作創新時,通常會誤以為「開放」就一定要「扁平」;甚至認為「開放、扁平」的方法更勝一籌,此觀念是不對的。
合作創新的方法跟所有的策略做法一樣,都可有一系列的選擇,每項選擇都各有利弊,必須權衡取捨。
創新領域的新領導人,創新任務已擴大範圍,
並且變得真正具有策略意義,不再只是任用有才華、有創意的人才,
或是在內部建立有益的創新環境,
是要了解如何運用合作網絡、發揮那些網絡潛力的人,產生新的優勢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