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業將走向多對多的模式,結合全球數位網路之力,將是以一種新的銀行模式形成,將傳統P2P模式,走入多對多服務,數位金融體系出現,已非大銀行操控為主,傳統套利空間也會遲早消失。
你所處的當地信用合作社就可能可媲美MySpace成員人數及社交網絡布建能力,由合作社成員集體為銀行貸款作保,形成微型信貸。

延伸閱讀 消費理財商品3:晶片金融卡


bigth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供給面考量】 
–多方困境: 
製作成本及行銷運作成本高
[1],循環餘額及利息的營收大不如前,信用卡產業獲利下降[2],發卡行市佔率版圖擴張不易,生存空間有限[3]

多方考量: 
視為基本服務維持現況[4],或轉向其他理財功能與服務[5],或鎖定優級客群發卡[6][7],重質不重量[8]

bigth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為了強化競爭力,銀行業力求快速達成消金市佔率擴張,在集團整合後各金控都力求規模大小競賽,但實質上,皆無真正做到金控級的金融產品及服務模式。
現在,大量外商銀行已完成與本土銀行併購,以其巳備的具金融產品及服務模式,勢必讓市場重新洗牌,消金市場競爭已進入新的戰國時代,必須將本身核心能力及核心產品「專注化」。

延伸閱讀 消費理財商品2:信用卡


bigth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供給面考量】
–衰退期困境,多家銀行趨轉保守[1]
–產品功能升級,重新再出發[2],期待再創佳績[3]


bigth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消金在大者恆大,集團化交叉行銷擴大市佔率下,銀行業二段班已面臨更嚴峻的市場考驗。
現在,更必須在策略上「聚焦」,競爭面已經不只是推出個新卡片「新卡面、新妝術」即可行銷戰術,精明的消費者已會比較~真正的牛肉在那裡。
銀行必須徹底地了解本體核心資源與對消費者存有的價值如通路服務支援及目前客戶群的肯定及需求等,聚焦於自己的強項,好上加好~ 新創突出的營運績效與自我的品牌形象特色。

延伸閱讀 消費理財商品1:現金卡
 

bigthink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